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560|回復: 0

濟公活佛現身說法專輯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21-8-23 12:4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濟公活佛現身說法專輯


壹、談人生的意義

【前言】

人生的意義,不外有苦、有樂,誠是苦、樂參半,現在就來談談人生到底有多苦?有多樂?

一、苦的方面:

1、人生最痛苦的:

傷心莫過於妻潑子逆。
恨心莫過於以怨報德。
淒心莫過於窮途末路。
灰心莫過於眾叛親離。
痛心莫過於功虧一簣。
悔心莫過於言錯失足。
疲心莫過於精神壓迫。

這是人生最痛苦的地方。

2、人生最慘的:

就是一世功名毀於一旦,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貪婪而遭殺身之禍。胡作非為、遭天誅人滅、再加上天災、人禍、戰亂、無情摧毀或是無辜受累,這是人生最悲慘的命運。

3、人生最無奈的:

就是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但彼此又必須遇在一起。疾病、飢寒、為三餐而奔波,為名利而勞碌,為家累而牽掛,這是人生最無奈的事情。

在你們人生中是否都有看到這些呢?

所以這是世間的常情,人生的定律,但又不得不去面對事實的困難。

二、樂的方面:

1、從以上的事實,使我們體會到「人情冷暖」,所以身為一位修道者,只能苦中作樂,逆來順受,那麼修道人就要「轉識生智」、斷惑學佛、滅業為善,從無常中去見真常,從無我中去見真我,達到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之工作。

故 要「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對人生要有無常的覺醒,對物質要有淡薄的看法,對真理要有追求 的熱誠,對眾生要有服務的犧牲,對自己要有嚴格的修持,對同修要有平等的觀念,邁向偉大完美之人格,這樣才不白來世間一趟。

2、修道人應該: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濟人、有道者勤以教人、有德者誠以化人。所以人生最快樂的就是為善助人、精神充實。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君子在人生方面快樂的地方。

人生最大釣安慰就是盡忠、盡孝、盡職、完成自己的使命,生榮死哀,活的有意義,犧牲有代價。

【今後的目標】

今後你們要拒邪不入,不要拒理不入,要與魔為敵,不要以人為敵。
為師但願你們「真心修道,真心辦道」,這樣才不會辜負天恩師德。

貳、談佛與眾生的差別

【前言】

修道修這麼久了,你們知道「佛」與「眾生」的差別嗎?今天為師,就來談這個問題,也讓你們有個好抉擇。

一、佛與眾生的差別

1、佛與眾生有何不同?

眾生是為己,佛是為眾生。

人之腦中有天秤(事情的輕重、該不該)。有的由心明,有從言知,事事手中有衡量。有的貪近功,有的圖遠果。眾生對己有利則喜、則愛。對己有損則怒、則惡。故春雨如膏,農人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沼。明月如鏡,佳人樂其美景,盜賊惡其光輝。

2、權到手而不肯輕易交於人,這是私慾在作怪,故有爭的現象產生。利到手只顧自己享受,這是物慾在作祟,故有奪的事情發生。

如果隨時為別人設想一下,則天下事可化、衝冠之氣可消;處處為別人打算一下,則利己之心可除、同情之心可增。

3、但凡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滿現狀。人生不涉險峻、不歷風波,不知坦途之福。不受凍餓、不曾飢寒,不知平安之福。不染疾病、不處痛苦,不知健康之福。不逢苦極、不經流離,不知太平之福。故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4、君子窮不失義,達不離道。視名利為煩惱之根。淡泊是福生之源。

5、捨棄名利便能脫俗,了卻生死念便可入聖。功名不礙於志,聖人也。富貴不動於心,賢人也。

6、所以修道人要:化抱怨心、有達觀心;摒眾生心、行平等心;去貪妄心、存知足心;除暴戾心、生慈悲心;戒慳吝心、發佈施心;剷罪噁心、擴善德心。

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今後的目標】

在人生的旅途上,信心是最好的伴侶,最鉗美的乾糧,最大的財富,它能負荷一切的重任,把你引上正覺的道路,面對事實的困難,有力量向誘惑挑戰,與長期的考驗搏鬥。

困難是成功的恩人,因此對於困難要感激,不要有埋怨,因為有前阻才會有後力。但願信心與毅力,完成肩上的偉任。

參、談修道的階梯

【前言】

你們知道:求道前跟求道後有什麼差別嗎?

當知:求道前:「天定勝人」。

求道後:「人定勝天」。

因為:未修道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隨著環境而走、而做,所以離不了善惡、因果之輪迴,這也就是所謂的天定勝人,人隨著自然而走。求道後能夠明是非、辨善惡, 知其不可,不為之,知其善者,勇為之,能夠避禍趨福、去惡揚善,無形中就能改變環境,也達到至高的修為,故無形的因果勝過有形的造化。

何謂因果:因者,事物禍福之始,果者,完成報應之終。

報應有分高速報應(明顯)。這是現做現報。

延遲報應(潛伏),今世做未來世報。

如果以耕種來講:如稻穀花生幾個月短暫時間即可看到收成。如葡萄蘋果種子種下,必須經過數年才有結果。所以種爪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快與慢。如果我們人生的前半段所種的是惡因的話,他後半段所得到的是不是惡果呢?(是)

如果他的前半段所種的是惡因,他的後半段所得到又是怎樣呢?(惡因惡了,善因善解)

所以求道以後就是走人生的後半段,就要去十惡、行十善、守五戒、並五常,這也就是趨善避惡,開始改變人生修為。(轉捩點)

眾生因為不明白此理,故憂煩怒逸,以得疾病之果。胡作非為,以得牢獄之果。損人利己,以得造罪之果。貪嗔痴愛,以得輪迴之果。佛祖無奇,但作陰功莫作孽,神仙有術,只生歡喜不生愁,佛都是做利己利人之事。

富能以施為德,貧能以道為貴。

富貴在乎積善,┐

                             ├───────────────利己

福壽在乎培德。┘

見人之苦如己苦,必解脫之,┐

                                                      ├─────────利人

見人之善如己善,必助成之。┘

那麼你們想不想富貴、福壽呢?(想)

既然你們想富貴福壽,師尊老大人就傳授這個祕訣給你們好嗎?(好)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行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行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天爵,則惑之甚。想要福壽就要清口,清口也是修道的第一步驟。

一、清口:

今日大家已得道,得道後就要修道,修道有七個階段,這七個階段是「清口、渡人、講師、設壇、開荒、人才、三施並行」。這七項是成佛最快的捷徑,也是積功累德的方法。首先談清口:

有人說:心好就好,何必吃素呢?

其實吃素並不是心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瞭解因果、健康身體、成佛作祖的問題。

世間最骯髒莫過於吃葷;最殘忍莫過於殺生。求福莫過於齋戒佈施;求壽莫過於不殺放生;求慧莫過於博學多聞;求安莫過於省禁是非。況且吃菜吃肉同一口,推人扶人同一手。況且食肉的動物必較兇狠,食草類的動物必較溫良。從普通飯館有三個字,大家都很熟悉:

———肉燥飯———

況且蔬菜都有他的別名:

——長年菜、長生果——

況且素食在身體方面是治病、在生理方面是防病,在心理方面是祛病。在外國素食受到提倡,在日本以精進料理,所以素食並非落伍。

二、渡人:

渡人是:是親民的工夫,聖賢的作為,菩薩的心腸。所謂能報於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於大牢籠,便是大英雄。渡人是每一個修道人所應該做之事,故渡人是苦海的救生員,也是了願的階梯,渡一人便有三分功德。

三、講師:

探討真理是人類最高貴的希望,傳播真理是人類最神聖的責任。所以講師是天道的推銷員、眾生的褓姆、福音的牧師、荒漠的甘泉、迷途的指南、靈糧的廚師。

講師的好處可以增進人格、提高資格,培養口才、增益眾生,平常為人處事助人為善,把惡口變為善言。

四、設壇:

佛堂是天堂的介紹所、三曹的事務所、學佛的改良所、成道的修煉所、西方功德的加油站、眾生性靈的救濟站、培養品德的大學校、避劫的眾福地、仙佛的歡喜地、捨念的清靜地。

五、開荒:

開荒是上帝的使者,播種的農夫。

一個良醫會在落伍的地方救人,一個良農會把荒地變成良田,一個志士君子會把福音傳播各個角落。

在這七項之中開荒的功德最大,因此最了不起、最難能可貴。

六、人才:

這七項中人才是最簡單,所謂為眾生服務是最光榮的,工作是道德,為真理服務是最有代價的,服務是幸福。

七、三施並行:

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也就是佈施。法施是講師,無畏施是開荒渡人,剩下的是財施。

【今後的目標】

今後不誇張自己—(仁);不欺矇自己—(智);不寬恕自己—(勇)。

爛的瘡要把它割掉,才會長出新肉來,壞的習慣要剷除,才會有好的行為表現。衝得過逆境,才能學到本領,經得起考驗,才能擔當大任。

這是你們今後的座右銘。

肆、談修道五大信條

【前言】

相信你們都已求道很久,對道的認識也不少,那麼師尊老大人現在要問你們幾個問題:

一、你們對天道是否深信不疑。

二、對眾生是否寬恕慈悲。

三、對言行是否端正平直。

四、對同修是否和氣無爭。

五、對職責是否任勞盡心。

一、對天道要深信不疑:

道就是真理,就是不變的法則,不變的原理。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也就是說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這是不變的真理,上下仔細觀察。

語大天下莫能載也,語小天下莫能破也。

語大方面:日月星辰不變真理,天下能載動它嗎?

語小方面:螞蟻、草木、砂子等長養萬物,生機肉眼看不到。

人、萬物——親情┐

                                ├────不變

母雞帶小雞   ───┘

你們對天道要深信不疑,上天是以人考之,以逆拂之,以病磨之,以名試之,以利縛之,以難驗之。信心最大的考驗就是被親人遺棄的。道念最大的考驗就是顛沛貧病,家亂事繁,所以大智顯在困難中;大仁顯在窮難中;大勇顯在危難中。

堅忍的人生觀是逆來順受,快樂的人生觀是保盈持泰。所以要堅定自己的信心,以外力搖動自己的處境,是自主不夠。以外言擾亂自己的心情,是自信不夠。故搧不動是信心有基礎,挑不動是涵養有到家。

在修道中煩雜拂逆、生厭噁心、奮以忍耐之力。外來壓迫,生遂逐心,奮以執持之力。窮途末路,生衰竭心,奮以鼓舞之力。急遽疲勞,生苟且心,奮以敬慎之力。這樣才能走完真理的路程有始有終。

二、對眾生需慈悲寬恕:

彼以害來,我以善應;彼以怒來,我以和應;彼以頑來,我以柔應。人出巧詞,誠以接之;人出利詞,宛以答之;人出謔詞,默以待之。

所以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故和氣迎人乖殄滅,正氣接物妖氛消。

三、對自己的言行要端正平直:

所以戒讒言以寡孽、戒忿言以釋怨、戒邪言以正心、戒狂言以避禍。

人往往怒多橫語,喜多狂語。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故君子攻其惡、不攻人之惡。講道德、不講是非。說仁義、不說利害。

君子心裡所常存不是人慾而是天理,君子口中所常言不是人倫而是世教(世教:勸人為善),君子身中所常行不是規矩而是準繩。故言而世為天下則,行而世為天下法,動而世為天下道。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這是一個君子的修為。

四、對同修要和氣無爭:

對同修要和氣無爭,團體在一起難免都會意見不合,言語衝突,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以:遇才華之人,要耐他傲氣;遇樸厚之人,須耐他滯氣;遇剛鯁之人,須耐他暴氣;遇佻達之人,須耐他浮氣。(佻達:比較爽快、開朗)

遇突來難堪之事:以定靜正當之,便排解得多少轇轕。以怒氣厲聲處之,便激發起多少糾紛。

兩人相非,不家破身亡不止,只回頭認錯一句,便無邊受用。兩人自是,不反面譏唇,只溫語稱人一句,便無限歡欣。

五、對職責要任勞盡心:

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對職責不怠慢,對難事不推諉,盡心盡力去完成大任,這是修道人對工作應有的態度。

修道只貴品德,不問地位。行道只重熱誠,不論貧富。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道務盛衰人人有任。道務的宏展不僅上下都有責任,尚要團結一致付出力量。

罪惡是由貪慾而來,偉大是由犧牲而得。見義勇為是道則進的好機會。

【今後的目標】

人生難得三無:無憂、無爭、無愧。

生活難得三有:有節、有規、有常。

這是你們今後的目標,能像上面這樣保證人生過得快樂,身體也很健康。

伍、談修道的工夫

【前言】

既然你們都是道場中的一份子,離不了修道人的名號。那麼身為修道者,他修的又是什麼?(眾人默然!)

如果修道修這麼久,連這個也不知道,那就枉然了。既然不知道,想知道嗎?(眾曰:想!)

那麼今天為師就告訴你吧!

一、修道的綱領:

修道莫過於修身、修心、修性。修身莫過於慎言行;修心莫過於寡慾;修性莫過於除罪過。

二、修道的條目:

1、 修身:所謂病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見人而不自見者矇,言人而不言己者失,所以聰莫大於自聞,明莫大於自見。聖人皆有錯,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 是因為知道認錯改過。凡夫之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只知我對、我是。故聞諫而仇則敗,過而不知則蔽。迷而不反則惑,好直辱人則殃。以言取怨則禍,自厚薄人 則仇。親讒遠忠則惛,慢其所敬則凶。行不依理則亂。所以言莫過於苛,行莫過分。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講話時要心平氣和,處事時要老成持重,細聲 慢語,道理自然圓通。從容無迫,態度自然端莊。更要望人休過,怪人休深,自家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蓄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只記人好處,則天下人皆友。只記人壞處,則天下人皆敵。這是修身方面的涵養。

2、修心:治心先要除慾,所謂慾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性為慾汨則亂,心為物動則爭。私慾越大,氣量就越小,物慾越多,成佛就越難。故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乃生妄心而有貪求,即是煩惱,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

上士不爭,下士好爭,為了爭名奪利而拼的你死我活,如果不與人計較,則煩惱去矣,故不與人爭利,則憂愁去矣。常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看破金錢以過人生第一關。識透情色以過人生第二關。悟透生死以過人生第三關。這也是修心的要素。

3、 修性:罪過與業力是需要用懺悔跟行功立德來補助。功德是回天的行李,也是見上帝的禮物,成佛的因素。試問那一個仙佛不以功德救於人;那一個聖賢沒有不以言 德立於世。所以功德就是濟世救人,有善於社會,有功於道中。有德於眾生。況且仁能感化人,義能感動人,故君子能行仁仗義勇為,這就是君子積極的地方。

【今後的目標】

失敗要不怨、不悔、不氣餒,才有再接再勵的勇氣。

成功要能謙、能讓、能慎退,才有人敬人服的善果。

陸、談心

【前言】

常言:「身者心之器,心者身之主」。你們想不想主宰一身行為的心呢?

一、心的總論:

1、心要空、意要靜,不為外物所擾,不為牽掛所動。

所謂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不動心可以達到仙佛的境界。不動氣可以達到聖賢的領域。故多心自增掛慮,疑心自造困擾。

心念一起百慾俱生。志一動搖,萬事皆休。

2、所以你們要時常「關心」自己,才能「開心」。

關心—關閉一切邪惡之心念。

開心—敞開一切正思惟之心扉。

關什麼呢?

貪心、妄心、嗔心、痴心、邪心、偏心、驕心、疑心。

開什麼呢?

善心、誠心、正心、真心、赤心、虛心、敬心、信心。

3、聖人求道在求心,凡人求道在求神。故不識本心,不能明心,不識本性、不能見性。如果不識本心,學道無益,不明本性,學法無得。

4、心有善惡之心、覺迷之心、理慾之心、正邪之心,故聖人能從善去惡—明心。

5、性者真我:所以說每一個人都是「雙面人」。

這一面是假體、假我,也就是感情之我、意識之我。

另一面是自性的真我、真人,知覺是光明,充滿圓善。

眾生因有貪念、妄想,故輪迴轉,煩惱執著,故為重擔。修道人凡事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敞得開、放得下,「捨得」才能解脫包袱。

凡夫妻恩子愛捨不得離。脾氣毛病捨不得改。功名富貴捨不得放。金銀錢財捨不得花。捨不得就是重擔。

俗云:無擔一身輕。

佛云:放下一切便能止觀,知幻即覺,覺即離。

止:安靜、安祥、定靜。觀:用定靜去領悟。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歇即是止,即是捨。止心即彼岸、息心即涅槃。儒曰:止於至善。師尊曰:心要休息。因休是止、休止。息是休慮、靜觀。

6、修行就是修戒定,以伏心慾。修慧觀,以斷心妒。故悟至理以明心,多坐理以收心。去私慾以養心,戒酒色以清心,達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也就是修道人的特性。

其實人沒有名利是無法生活。(修道人只是輕重、淡泊的差別。)

【今後的目標】

悟通道理,可以瞭解人生。識透是非,可以看穿得失。行而不知,是謂愚。知而不行,是謂慢。做不到不說,是心內的道德。說得到,做得到,是行為的道德。

柒、談心念

【前言】

現在為師問你們一個切身的問題,希望你們踴躍的回答,在人生過程中,你們覺得自己的心念如何?心念是否時沈時浮、時動時靜、時好時壞、時喜時怒,故心之念可以分天堂、地獄,可定功過,可成佛作魔,可招來禍福。

一、惡念:

所謂急於言、急於行、暴其心、燥其心、繁於腦、氣於肚——心之亂。

遲於事、延於命、怠其身、惰其心——心之慢。

不明是非、真假妄從——心之愚。

見物愛、見利求、見命貪、見異遷、見景動、見事卸、見情變——心之過。

好言變惡、惡意善從、邪說作真、妄行為道——心之邪。

不明內裡、只看外表、道聽途說、眼見不廣、只識皮毛、不知進退、出言語大、做事無忌——心之狂。

利歸己、害遺人、勤於始、惰於終、求其安、亂其心、愛則喜、惡則怒——心之惑。

虛心意、假用情、口蜜腹劍、人面獸心、橫於言、狼於行——心之危。

這些都屬於禍、過、地獄、魔。

二、善念:

另一面:畏天命尊、畏大人德、畏聖小言、畏小人心——心之謹。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心之慎。

體天慈念、貼師苦心、明善意、知真義、盡勞力、出智能——心之義。

磨其銳、挫其剛、愚其智、拙其巧——心之化。

實其腹、強其骨、壯其膽、大其志——心之育。

不言人惡、不伐己善、盡忠本職、恕其無禮——心之賢。

行其善、肯犧牲、恩思報、惠施人——心之德。

這些都是功、福、天堂、作佛之主要心念。做好、行善是成佛之捷徑。

【今後的目標】

今後不因困難而不做,不因容易而疏忽。聖賢千言萬語,無非要人盡善。仙佛苦口婆心,無非勸人為善。

聽理旨在明理,明理旨在行理。

捌、談正欲與善行

【前言】

欲有正欲與人欲;善有上善、中善與下善,修道者不可不辨也。茲分述如下:

一、正欲方面:

1、修道人要遣其慾、靜其心、平其慮、改其惡、從其善。佛是因這種而覺,眾生因為不能遣慾、靜心、平慮、改惡、從善,所以才叫做迷。

其實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唸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變三毒為戒定慧,身貪為戒,心嗔為定,性痴為慧。所以君子勝人慾,小人徇人慾,私慾是良知的蒙布,也是馳載心智昏昧,通往地獄之門的列車。

2、故人之心胸有欲則窄,無慾則寬。人之心事有欲則憂,無慾則安。人之心術有欲則險,無慾則平。人之心氣有欲則餒,無慾則剛。所以聖人無慾(理),賢人寡慾(氣),凡夫多欲(象),愚夫隨欲(地獄)。

所以真正堅強的偉大是戰勝自己的私慾,不是戰勝別人。

3、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過莫大於人之非。其實佛與凡夫都有欲,只是善欲與人欲。

欲的本身沒有好與壞,只在你的心怎樣去運用它,就像拳頭一樣,它可以打傷人,但也是腰酸背痛的止劑。

4、聖賢之慾。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曰:可欲之為善,這是善欲。

5、凡夫之慾,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這是人欲。

6、聖佛跟凡夫也有爭的地方,只是凡夫爭利損人利己,聖佛爭善,當仁不讓,這是聖人與凡人之分。

故爭強之人,其心最弱。爭富之人,其心最窮。爭權之人,其心常困。爭善之人,其心常樂。

二、善行方面:

1、修道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何謂眾善?

正己心,即是基本善行。忠孝心,即是應該善行。誠信德,即是處世善行。救渡人,即是慈悲善行。錢濟人,即是佈施善行。

2、所以真正的富貴充實內德謂之富,行善喜捨謂之貴。這不僅能利人對自己也有好處。所謂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今後的目標】

今後要修心煉性,存心養性。

修心煉性—忍苦、忍辱、忍怒、忍逆、忍謗。

存心養性—耐勞、耐怨、耐事、耐人、耐煩。

報答天恩最好的方法是濟世救人,報答師恩最好的方法是培育下一代。

玖、談內聖與外王

【前言】

修道離不了內聖與外王。所謂內聖,是定靜的工夫。所謂外王,是行善的舉動。茲分述如下:

一、定靜的工夫:

1、心定無慾可容理。清靜無為能應物。

2、無定智則不能悟道。無定見則不能修進。無定心則不能辦道。無定力則不能守道。無定性則不能成道。

3、慾是害身之禍根。牢心之囹圄,損性之斧柯,故「人慾淨盡,天埋流行」。

人能常清靜。天理悉皆歸。

何謂清?何謂靜?

清—洗心滌慮是清、無脾氣毛病是清、頭腦靈敏是清、胸無掛慮是清。

靜—凡是放得下是靜、憤怒不做是靜、置是非、毀譽於度外是靜、撇開家累是靜、不著拘礙是靜、不生煩惱靈明是靜,心無貪念妄想是靜。

4、故治心功夫在定靜,治人功夫在誠信,治事功夫在精規,治身功夫在勤養。

如果能領悟這些道理,自然會把心定靜下來。

二、行善之道:

1、樂莫樂於為善,吉莫吉於知足。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謂小善小惡眼前有報應,大善大惡未來報應。

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

故 太上有語: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所謂善人,天道佑之,人皆敬之,福祿 隨之,神靈衛之。眾邪遠之,所做必成,這是善人的福報。那麼你們想一想,想做善人,或想做惡人。(眾曰:「想做善人)」既然想做善人,必須積善累德、忠孝 友悌、正己成人,憫人之凶、消人之急、樂人之善,更何況聖賢仙佛都有救人之危、見義勇為、慈悲喜捨之作為。

慈—能與眾生諸樂。悲—能拔眾生諸苦。喜—能結攝善緣。捨—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佈施救濟眾生。

慈悲喜捨,包括三施並行: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施—令得資生之樂。

法施—令成智慧之益。

無畏施—令離苦惱之境。

2、財施有四種好處:(1)消孽;(2)行善;(3)濟世;(4)積福。所謂「醫院」是消業障的活刑場—人間「地獄」啟示錄。「佛堂」是消業障的好道場—人間「天堂」啟示錄。

況且釋迦也曾經說過,世間有三種:「在世搶得去,去世帶不去—金銀財寶是也」、「在世搶不去,去世帶不去—智慧才能是也」、「在世搶不去,去世帶得去—積福是也」。

3、財不動便腐化,濟人便善化,多財便惡化。所以賢而有財,則損志;愚而多財,則造過;富而能施,福也;貧而能施,貴也;儉而能施,仁也。

4、百善孝為先,所謂積財於子孫,子孫未必能用。積德於子孫,子孫受益無窮。

【今後的目標】

謙虛是為人處事的準則。

樂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拾、談性命雙修

【前言】

相信你們修道已很久了,那麼修道的好處在那裡?為什麼要修道?

修道的用意,就是能夠增進智慧、提高品德、超凡入聖,故要「性命雙修」。

一、命的方面:

1、性與命各有不同。先講命,命者命運也。人既然生於世間上,難免都會受到命運的安排,命運的組成是業力所牽,因果所累,五行相生相剋,而所產生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壽夭窮通。

如果五行相生的話,就產生吉、富貴、壽、通。

如果五行相剋的話,就產生凶、禍、貧、賤、窮。

2、命運分有二種:

(1)隱形的命運:肉眼雖然看不見,但卻有它的存在,好比災禍疾病。有人說:我以前做了什麼孽,今生要受這麼折磨。俗云:兒是冤家、女是債—壞。生來富貴家、子孝孫賢—好。這是前世做今生報。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另一種是:

(2)顯形的命運:如因言語衝突而起殘殺,因意見不和,而起打鬥,做壞事被關禁、做好事被擁戴,這是現做現報,肉眼看得到的。

3、故修道人要知命、立命、了命。

所謂知命—欲無後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遇到困難的事情,要心平氣和來應付,如果有厭惡的心情,必定會怨天尤人,故知命者不怨天,怨天則無志,自知者不尤人,尤人者,則心窮。

既然知命了就要立命。

4、 所謂立命—孟子曰: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故天薄吾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吾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吾運,吾亨吾道以通之。天苦吾境,吾 樂吾種以暢之。吉凶禍福是天主張,毀譽是人主張,立身行道是我主張。故立命者,是去惡命、造好命。再來即知命、立命最後就是了命。

二、性的方面:

1、古德云:「修性了命」。故曰:「修性的工夫在了命」。

何謂了命—了命者必須福慧雙修。

福—功德、福德也。俗云:福壽雖天生,還是多行陰騭;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工夫。

所以功德有回天之力,陰騭可奪定數之功。故為善,人知之是為陽善,為善,人不知是為陰德。陽善名歸之,陰德天報之,這是福。

慧—慧命世覺也。佛曰:正等正覺,覺能夠解脫因果的牽纔。迷反受命運的安排。

2、故福達到最後就是正業、正命、正語、正精進。慧達到最後就是正見、正定、正念、正思維。故心正成佛,心邪即魔,慈悲即菩薩。罪惡即是羅剎,菩薩就是由福慧雙收而成的。故修者能夠避禍趨吉。這也是修道的好處及性命雙修的目標。

【今後的目標】

所謂有志為立業之根,無慾是成聖之基。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雖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雖銳甲精兵,不能禦也。

今後你們要恆持道心,去完成偉業,堅定意志,了己大願。

拾壹、濟公活佛嘉言錄

1、清口:斬斷因果是自在佛。

2、渡人:濟眾離苦是慈悲佛。

3、講師:斷疑生信是智慧佛。

4、設壇:廣結善緣是吉祥佛。

5、開荒:佈道闡揚是功德佛。

6、人才:謙心盡力是活潑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1-24 05:34 , Processed in 0.0564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