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古道網頁站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微信ID:myoktw  城通往盤密碼: 9388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00|回復: 0

鐸  聲 三天主考 茂田師兄 著

[複製鏈接]
345mp3 發表於 2015-10-17 21: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鐸  聲               三天主考 茂田師兄 著

丁亥年二月十二日 早壇

巍崖高聳白雲端 翠碧蒼松路幾盤 重閣春藏天地老 
雙扉晝扃日星寒 金欄浩劫還依定 錦砌當空孰為攢
    何必拈花問迦葉 岩之直作破顏觀
  吾
 茂田  奉
旨  降壇 參
天駕 示真言


    (一)生解決生活之間題而已,又何必苦究作人之方法,不亦
  多此一舉乎?


  按人之生活問題中有二。其一曰物質;其二曰精神。世
  俗者流,其眼光至為狹小,其腦筋至為簡單,其思想至
  為卑齪,其作為粗劣,故於心目中,只認為有物質之間
  題存在,其畢生茫茫,惟從事於物質事業,衣食足願,
  更無他求,混混噩噩,了卻一生,此不過言其愚者;

等而下之,不擇手段,技弄其巧,奴顏婢膝,狗苟蠅營,
  不惜害盡世人,喪盡天良,只求生活問題解答而已。由
  是以觀,則於人之生活中,焉可只知物質之奔謀哉:至
  於最高尚、最優美、最精微、最靈妙、最文明之精神問
題,亦不容爾人所緩矣。

人類古今之社會,所以綿延不
絕者,惟賴此文明高尚之精神美德善道維繫也夕再就禽
獸言之,禽類秉南方火性而生,南方火主乎禮,故鴛鴦
不亂配,雁行而有序也。

牛馬秉東方木氣而生,木主乎
仁,故牛馬代人服勞,而不自食其肉也。魚類秉北方水
氣而生,水主乎智,故魚化龍、鯤化鵬、神龍變化,天
淵兩在。龜類秉西方金氣而生,金主手義,故龜能卜吉
凶,而告人禍福。人秉中央土氣而生,土包五行,人秉
其全。故仁義禮智信,具乎人之一身也。人苟只知生活
解答,而不究其所本有五德之發揚擴大,寧不塊乎禽獸
耶?

(二)人類百年,浮生若夢,及時行樂,尚恐不足,何必究作
  人之法,而自惹煩惱也?

  人類生此假合世間,固然年華無多,極當行樂。夫行樂
  須有行樂之道。有行樂之道,則所得之樂為真樂也。蓋
  人生能於一世中能盡其俯仰無愧於天人之行為,以修悟
  共性情,調合其家庭,化感其親朋,道備於內,德充於
  外,則手舞足蹈,而其樂無涯矣。

故仲尼飲水食蔬,顏子簞瓢陋巷,而樂其樂也,亦真樂矣。如彼烏鴉之樂也
  ,則亂嘈。野獸之樂也,亂奔狂哮。劣人之樂也,呼盧
  暍雉,放肆於么六場中,或酗酒於杏花林外,放邪無拘
  ,及其下場,至為慘悽。故無道之樂,正如渴漢飲毒水
,解渴一時,而凄涼萬世也。故有云:『晴空朋月,何
處不可翱翔?而飛蛾自投燈火,清泉竹賞,何物不能飽
腹?而鴟鴞獨嗜腐鼠』由是以觀,世間之不為鴟鴞飛蛾
者幾人哉!


(三)研究作人方法,首當具有何種精神?

  行人道必具之精神:第一曰虛心好學之精神;第二曰積
  極執行之精神;第三曰懺悔己過之精神;第四曰恆心不
  渝之精神。有此四者,則可於人道上,有問津之資格矣。


(四)人之最優尚賢哲者,固當效法之,在古在今究應當效
  何人呢?


  作人之最優尚先哲,在古時則效法仲尼,何以故?仲尼
  集群聖之大成,而立萬世無弊之道,故後人贊之日:「
  匹夫而為萬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孟子曰『乃所愿
  則學孔子也。』在今時則當以有道明師為法也。夫鳥中
  之王為鳳,人中之王實為聖。故聖人,即人中最高尚偉
  大之人物,作標杆於萬世也。凡學道者,於閑時宜勤閱
  孔孟之書,及佛道之箴言,其作人之妙,已至乎極矣。


  (五)研究人道入手。

  以爾人涉世,執行人道,其人手當自孝悌為先。蓋首由
  家庭作起,能孝其親,能悌其兄,則其於外也,亦必能
  事上如事親,同諸朋友如兄弟。故聖人曰:「孝悌也者,
  其為人之本與!」人對於孝悌尚談不到,其他不足觀也
  矣!故唐堯訪舜,取其孝悌,而讓天下,以其能造社稷
  之福也。辭
母 吾退

   人生塵僕僕,白光去悠悠,月圓花好,實足增我隱憂。
大丈夫,襟懷開拓,豈能一迷永不悟?心三也意四,朝
秦也暮楚,疑慮一時誤千古,何時再能補?人生塵僕僕
,白光去悠悠,若輩何時再回首?看他裝模作樣稱聰明
,怎能朝真吾?恍然覺惺了,一個悶葫蘆。吾本
  三天主考  奉
命  來佛樓  參
聖駕  示妙書 
   
(六)世間庶物具備,足資運用,然則人道有何用哉?

人道者,乃人群之生命線,賴此牽引於暗中,自有生
以來,須臾不可離之道也。無論何事,莫不依人道為
對象。故其必本人道而後成立。試看割玻璃之刃,其
表面為刀,然其中猶有金剛石之存在也。設無金剛石
,則刀徒然木塊耳。故任何事情無人道,徒然形式,
無靈之傀儡耳。反以足供野心者流之利用奴使,藉以
害盡眾生也。人道豈可忽忽哉?

(七)一般行人道者,多見其困苦多端,難道人道者流亦有
  損益乎?


  夫困難多端,是以遭遇也。其遭遇困難,或因天命之
  所使,或因冥愆之所致,或因己行之無道。天命使者
  ,則當祈而禱之,懺而悔之;設冥愆所致,則當修德
  補之;設己行蕪道,則當察而省之,以求改過。故遭
  遇愈困苦,愈當用力於人道,焉可因困難而阻,中止
  也?況困難之遭遇,莫非砥礪增益之助。故「艱難成
  德,殷憂啟聖」,所從來矣。又焉能變你本份人道之
  守也?


(八)背人道而馳,與順人道而行之利害關係,並詳述其

  例:
  按此題之意義甚為淺白。然深而以究,則又遠而不可測
  ,大矣不可量。譬如自甲地至乙地之道路,早起程而午
  可至,假定有人,欲自乙地赴甲地,其行也,競奔赴丙
  地,由早至晚,由晚至次晨,則欲行去甲地愈遠,自不
  言可知。由此以考,作人之道,亦若是也。舉凡人群大
  眾,莫不望走向永生之道路,然其所行,則大謬不然,
  其目的在求永生,及其終點,所得者,則成永滅不復之
  道矣!與其開始目的,適然相反。試觀古今歷史,其遺
  臭於萬世,糞土不如者,此背人道而馳之例也。再考其
  死重於泰山,遺芳流澤,千古不沒,多依人道而行之流
  ,其例多矣,毫髮不爽。故無待贅述耳。   


(九)執行人道本何宗旨?

  按此題甚為深奧,非具有妙智慧,焉能解答。一言以蔽
  之曰,行人道本乎『天德』。天德乃人生之本源,萬善
  之所出。故聖道教人,由小學以至大學,莫不以培植天
  德為本。考所謂仁羲禮智之四德,全備於天德中。果能
  培養天德,素質健全,再擴而大之,則賢矣聖矣。苟人
  失其天德,則孝悌等人道何來焉?  


(十)人道之範圍如何?

  人道貫乎天下地上之間。四維乃人類生命,社會秩序,
  天地清泰。四維奠定,萬國平靜,莫不有賴於茲。語云
  :「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舟車所至,人方所通,溢乎
  中國,施及蠻貊,凡有血氣,莫不尊而親之,化而行之
  。」苟有人道之車,於任何一地一人一事,未有格格不
  入者。若非人道之車,則必有至凶極之事情也。一切懈
  怠驕傲不道心,曰有漏心。漏者,丟失也。有漏之手執
  沙,必盡掉也;有漏之心持道,必盡掉也。沙自手漏,
  道自心失,吾望你等,慎之慎之。辭
母 吾退

      二月十三日
   日暮天遲路千條  水又深兮山又高  殘日無輝悲風緊
陰雲當空蔽月皎 嗟斯關頭難為渡  嘆彼亡羊在嚎啕  
  吾今作你領導者  慎勿徬徨付渺渺

八叟先生  奉
天旨降佛堂  參
天母 示訓章 


  (十一)人道是否舉者所造作,與平常學說代價一流嗎?

  人道之發生由來深矣。且問世人,孰無良心,孰無天性
  ?世人在社會相處,國家相處,戚友相處,家庭相處,
  與人相處之間,由於天性之流露,天德之同情:於是乎
  ,父與子則曰慈,子於父則曰孝,弟於兄則曰恭,兄於
  弟則曰友,進退接物,而有節義則曰禮,而三網五常,
  三從四德,九經三重,十全八德,由是而生矣。

夫人於赤子時代,即知孝於親,此時不待學而至之,正謂良知
  也。更何待學者靜坐枯思,居一隅之見,徒飾其文?然
  先知先覺,察於人群,明於庶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
  立命。故伏羲明易,黃帝製物,堯舜仁政,夏禹治水,
  周作禮制,仲尼春秋,孟軻人道’朱子性理,陽明良知
  ,皆所以先後發明,以覺下民,此人道應千秋萬古,賴
  大聖以維持,可以為一切一切之原理,其在人寰,正如
  神經系統之於人身,

其價值何等偉大尊重,其產生何等美妙自然。夫其他學者,見一事明一物,造一學說,動
  一聽聞,流傳日久,流弊百生,正如耳目口鼻各有所能
  ,而不能通用也。當荊公變法,而亂宋之半壁山河,商
  鞅變法,而遭殺身之報,雖成立於一時,終遺弊於萬世
  ,其與人道相較,則天也淵也,不可同日而語,明矣。
  人道水火難侵,兵戈難變,與時俱在,經久彌新,此人
  道所以為天經為地義,為人倫為民命,試問人寰誰能否
  認?


  (十二)你們畢人道,具什麼希望?

  在學人道,當然有其目的。試看聖人學道,在明明德,
  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也。凡人之學人道,無不志在使人
  於我於事於物,咸臻至善,何待擬議。當仲尼晚年猶曰
  :「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聖人志向
  何等崇高:夫人與人間,能於一生之中,既不遺憾於天
  ,又不遺怨於人,作聖賢志在斯矣,希望亦在斯矣。

  (十三)人道先驅,當效法仲尼,然則如何效法呢?

  效法仲尼?嘗效其初立之志何在,而後效其所學何所向
  ,再效其所行何所行,再效結果何所得,猶當體念其精
  神。如此方不愧為一個體道者。

(十四)你們俯思自己之人道程度如何,對人道否有何種缺乏?

  說到你人人道程度如何,此任何人所不敢認為滿意者,
  然而亦未見眾人自述其本身有何缺點,正是所謂「吾來
  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你看仲尼他反省自己說:「所
  求乎見以事君,子以事父,朋友先施,弟以事兄,皆未
  能也。」又曰:「入事父兄,出事公卿,默而識之,不
  為酒困,何有於我也?」但是他又日:「有所不足,不
  敢不勉,言行相顧,以進步於君子身份。」吾看你等人
  道方面,欠多矣,然而求其能夠自省,則不枉學道一場
  也。然亦未知你等是否到此程度,街屬問題。

  (十五)人道之極,尚有何物?

  人道者,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友友親親。然於此外,
  倚有最高一籌曰「天道」。此聖人所以盡心知性,知性
  事大,明德新民,天命之性,率性之道,由此始矣。人
  道者,事人也;天道者,事天也。然而未知人,不足言
  天。既言天,則人道亦在其中矣。賢者忠者君子者善人
  者,人道之所由出。仙佛聖神,大化先知,天道之所由
  出。而你等所得者,天道也。然而前數題言人道,亦為
  天道之入門者也。子其識之。總論文日:世道衰微,人
  心失所,於前不見往聖,往後不見來哲,生民無以立命
  ,天地無以立心,念宇宙之悠悠,忽潸然而淚下,幸得
  諸賢弟而教之,亦天地之幸也,亦生民之幸也。示此收
  筆。辭
母 返天                       退

二月十三日   

  世界是千頃的畎畝,人生是拉犁的老牛,不管風大
雨大,也要苦筋骨,呼噓呼噓,時間茫茫幾時休?萬緒
並千頭,一點良心,被苦凡扯的粉碎,這是什麼路?今
後休要走,早把放心收。體陀陀,心洒洒,神靈自在向
 天遊,誰再戀骷髏,誰再戀骷髏?吾本
八叟茂田  奉
母旨 降東樓  參
母駕  再將書留 
   
(十六)你們心目中,對天道有什麼認識?

    按此題本非為兄所答,應於你等解答後,予復以客觀而
言,心目中對天道之認識,則萬人萬殊,豈能一致?有
以期在躲劫了災為認識者,有以仙佛壇訓靈妙為認識者
,有以見賢思齊而進修者,有以窮理盡性志在法聖希賢
者。種種認識,亦各隨其本人之經歷為定。最可嘆者,
入道良久一毫莫名其妙。咳咳,此亦誤矣!!然天道真
相,能有幾人窺其鱗爪耶?僅知點滴自為賢者,不亦謬
乎?你所得者,乃道中萬分之一,豈知天道之墻萬仞?
  不升堂入室,則難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願你等繼續
  追悟,以探其源頭而究其奧理。是所深望者也。   

  (十七)研究人道一週之回憶與心得。

  此題亦屬客觀的。姑就吾觀之,人道一週後之心得,自
  是觀感不一,各有心得。吾敢負責談一句,在你人腦中
  ,對作人問題,一定有了重大之認識,即或未有,亦己
  然感覺到作人問題之重要性,提惺半生之迷夢,開擴未
  來之聖賢大道,雖人對道不能立臻至善,亦必肯切向這
  個目標進行。所可惜者,有一般充充數目,捧捧塲面,
  湊湊熱鬧,裝裝善人,毛病不改,皮氣仍舊,猶如拜廟
  逛會,落一個眼前花,咳,咳!空為費了光陰,人云亦
  云,到末後,零還等於個零,這是我認為最慘者。

  (十八)天道何時降世?

  夫天道者,亦可謂之天理。天理者,周行萬類貫徹氣象
  。蓋未有天地,此理已屹然立於太空矣,又何待有天地
  而後有大道也?然而氣象非道不生,道非氣象不顯,互
  相為用,於是乎天生聖知,觀察精微,而發天道之奧,
  以啟後尾。天道既然其先無私,又可以說,伏羲現之,
  唐堯時傳之,這就是不劃卦,卦何嘗沒有?無傳道,道
  何嘗不在?然而有卦不劃,非神難見;有道不傳,非聖
  難知,況此庶小,何堪與聞哉?天道時隱時顯,以至今
  日,所以因時因事而有宏展之一日云云。

  (十九)天道有無背景?

  張三講背景,李四亦講背景。無論什麼多講背景,獨有
  真理天道。貫乎氣象之內,為物物統體之天;超乎氣象
  之外,又委氣象而獨立。夫誰為其背景也,然而道之隱
  顯興廢,必有
  維皇  之命,運數之使然,豈
  上天  之命,為天道之背景耶?

(二十)研究天道之資格。

    研究天道之資格無他,首以人道圓融,然後可以合天。
今上天大開普渡,道降於庶民,閤家同修,妻朋子伴,
不廢倫常,亦盡人合天之理也。若以資格論,決非後天
學術之資格。欲研究天道者,無論智愚賢否,恃之以誠
,皆可洞悉。儒云誠者天之道也。又云誠能格天。此鐵
証也,況今天道降世,真儒復興,明指天人覺路,加意
研究,即能豁然貫通。然子貢之嘆難聞天道,乃道之費
隱不同耳。生逢斯世,天不惜寶,何不極力訪求而空嘆
也!辭
母 吾退

      二月十四日

     蝸牛蝸牛,你為何理由,終朝伸長了項頭?可嘆呀,
你的左右角被人利用,成了張甲李乙的爭物。醜惡的爭
奪,竟把你純白的角,染上了血污。你醒醒吧!把頭頸
    縮短肯否?停止他們的搏鬥。吾本
  八叟呆父  爾之師兄  奉
母旨 降壇閣 參
天駕  示玉書   

    (二一)子貢賢達尚難聞天道夕爾等自謂已得天道,不亦妄乎?

    按天道有時忽隱,有時忽顯。其隱時也,非盛德大知,
修悟到相當程度,不足識之。是故仲尼生手周末春秋之
亂世,闡發大道,倚嫌不能,況此天道,更難授與,因
之嘆曰:「中庸至已乎?民鮮能久矣!」

又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當是時也,則門牆桃李
  累累,賢達何止數百,然以天命嚴格,大道已隱,雖賢
  達如子貢,惟能識其文章與人倫而已。至孟軻後,而三
  千年來,天道已隱,至廣擴之時代,弓長奉命,天道展
  開,凡此平凡善信,已有誠心,即可與聞,此豈非天時
  之關係乎?

此如春季禾苗,已萎然憔悴,然因時未降雨,故辛辛勞勞施以灌溉,用力雖多,猶難保其苗之好結
  果也。譬如時未至之修悟者,時至矣天雨沛然,百卉勃
  然興起。以此觀之,則非時運之關係乎?明乎此,則復
  何疑哉?然而古聖得之難,失之亦難。今人得之易,失
  之亦易。汝等僥倖逢此,當深思之。

  (二二)既云天道,又何叫做孔孟聖道?

  道本來無名,然而因何名道呢?茲以其運行日月,長養
  萬物,生育天地,而太上強名曰道。此道之所由來也。
  夫大道之在天下也,天生聖知,奉命蒞塵,察其精微。
  故羲皇察道焉,堯舜明道也,周文續道焉,仲尼倡道焉
  。故仲尼祖述堯舜,而堯舜祖述羲皇,羲皇又祖述天道
  。屢次推展,千真萬聖所闡者一也。故釋以道謂之佛,
  儒以道謂之孔孟。孔孟於中國文化歷史上,乃一大淵源
  也。凡言文化者,莫不以孔孟為鼻祖。儒之於人間深久
  矣!故謂天道,曰孔孟聖道,而今師尊所以闡述者,天
  道也。而又輔之以人道,故曰孔孟聖道,亦日歹道,合
  併言之,二而一矣。

  (二三)既曰孔孟聖道,則孔孟遺經猶在,追究討論可也,又何
  必求什麼天道?


  你們看到畫圖嗎?夫畫圖者,能描其人之形狀,而不能
  描其人之神氣,更不能描其人之心情。夫畫者,不過大
  概之彷彿而已。由此以言,經文亦如是也。經文者,先
  聖修悟之遺產。其固有理奧,及其精微,非親經其人之
  授與,不得而知之也。此如蟬也,其因生理關係,而脫
  殼焉,至於其本體己不在矣。假使認經為得道,是認蟬
  殼蛇蛻為蟬蛇也,不亦呆哉!先聖遺言,存諸書文,再
  得至聖之親授,而後閱之,可一目了然也。苟不得道,
  雖熟讀書文,茫然無得,有何益焉?得道後以經典作副
  本之參考;亦有助焉。苟以讀經為得道,則天下之俗學
  士,智超然而為聖矣,又何貴乎天道明師哉?

  (二四)說說自己既然認為巳得天道,可有什麼証明?

  夫學機械者,不親授受,雖多讀是類之書,亦如同贅疣
  之於人面,何益於事業哉?夫佳餚不食,不得其味。至
  道無証,雖真何見?不証不信,古今相同。以而今之時
  期言,人心失道,江河日下,所謂三期末劫,末日末後
  ,須要以至道降世,以作中流砥柱。當今天道,應乎時
  運時事,此証一也。再以道中所持道理,其大而粗者,
  適乎社會而為人道。其精而細者,適於天佛,而曰天道
  。貫乎天人,融通無礙。上能順乎天心,下可對乎仁義
  ,誠乃堯舜文武孔孟之大道,此証二也。再以諸天神佛
  或降壇垂訓,或借機顯化,莫不以吾道為真也,此証三
  也。再以得道後,其以三寶了災了難,改化氣質,造乎
  聖域,身心有所寄托,凡此種種,莫不為天道鐵証。然
  而天道與人,譬如飲食,其酸甜苦辣鹹,惟自知之,願
  你等深信。
  

  (二五)研究天道之入手。

  任何事物,先者注重入手,後者注重結果。入手一差,
  則無觀矣!語云:「至道精微多奧玄,入手差時錯萬千
  。」故人手甚為重要。在研究天道,其入手多自認識始
  ,先識清天道之本體何物,然後繼續種種問題加以解剖
  ,而內容可了然矣。譬如研究衛生者,必先明白生理為
  入手。其天道本質,尚且茫然,其餘不可觀矣。望眾弟
  切切研之。

(二六)說說天道之本體怎樣。

 說到天道本體,似乎甚為簡單,然總合古今諸子對天道
 之批評,大都萬人萬殊,莫衷一是,見深見淺,造詣遂異
 焉。奈就其本體言之,且引古人之言以說明:「至理渾圓
 太極先,澈始澈終澈中邊,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
 象前。二五合時周性命,一三判處貫人天。」概言其渾圓
 無體無方,而為天地之母,太極之先也。其雖然無聲臭形
 象之可言,但於氣象中既貫其始,又澈其終,寓乎其中,
 包乎其外,其大也則包天覆地載,有形無形之外,其細也
 則凡在空之鳶,在淵之魚,莫不有其體之存在。當萬物陰
 陽會合,而其體又攝平其中,以為性命而主宰焉。其於天
 於地於人於物,莫不包之括之,周之貫之。由此以觀,天
 道本體至已哉!吾所以借詩言此者,亦不過略言其梗概而
 已。佛亦說:「不動道塲,遍週沙界。」聖也說:「上天之
 載,無聲無臭至矣。」此皆言天道之體也。然則天道之體
 ,豈易見哉?你人非至萬念如灰,妄性移盡之時,焉能領
 略此中滋味也!

 (二七)天道本體與人怎樣?

 青青翠竹,盡是佛性,鬱鬱黃花,無非涅槃。此正言天
道之週行萬物而不遺,何況於人乎?茂叔云:「二五之精
,無極之真;三五凝結,乾道為男,坤道為女。」人之由
來明矣。理為有靈者同體之天,性為有體者各具之天。夫
天道本體與人關係,猶如魚之於水,息息相連者。
   
  
(二八)既云人身亦有天道本體存在,為何與道隔離,不能合而焉
一?


   天道與人之關連一體,已明言矣。蓋人之性亦天之理,
天之理亦人之性也。當其哇聲落地,遂為呼吸之氣拘矣。
然此時猶末完全蔽錮。古聖云:「性相近也。」然有生後
,與人物界日漸接觸,則為聲色狗馬所牽引,小則男女飲
食,大則縱慾為奸,恩仇犯於俄頃,談笑挾於兵戈,則愈
行愈道遠,而與禽獸日近。古聖云:「習相遠也。」此焉
得遺體於天,與天同體也?

(二九)佛的生活怎樣?

說到仙佛的生活!那真是快樂得很。他有窮時,也有富
時,也有貴時,也有賤時。但有富時,也不淫不驕,而
且有理。他貧時,也不諮不亂,不怨不尤。他貴時不傲
不奸,卻與諸人同享其貴,曾經三吐三握。他在賤時,
卻笑傲風月,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簞食瓢飲,曲
肱而枕,發歌聲如同金石。他也有難時,然而卻安然守
命,不苟生,亦不苟死,更不苟免。他的環境,真是複
雜極了!可是他隨遇而安,他對己親人親一般孝,對人
弟己弟一般的友恭。他真真是與天地上下同流,你看生
死大事多利害,但也不能影響他;天地翻覆多可怕,也
不能妨害他。人有難時他如同一條龍,小現頭腦,末後
卻不見他到何處。他住的地方是不治不亂,他的名字叫
做佛。說起他的生活,使入幾多垂涎呢!所以佛天上有
,地下也有,處處都有,歸根說起來,神無體,亦無方
,已超生死之外,人焉敢談其生活乎?
   

(三十)一介凡夫,妄冀為佛,豈不痴乎?

    同樣的種子,得到同樣的栽培,自然也可結同樣的果
子。學仙佛何嘗不然?凡人不能成佛,則是真話。何
謂凡人,你知道嗎?四肢百骸氣血四大假合,叫做凡
人。這當然不能成佛。但是其中,還有一個佛存在,
是人人相同的。假使你是佛,得到佛的引導,具有佛
的功德,當然同樣也可為佛。你再想那個錦,不是人
作的,有志者逢明師真道又真修,為佛何難?詩云:
「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半鐵漠自思
量,長生不死由人做。」此語成經驗語也;惟恐無志
耳。將上四題看幾逼,就明白此題也。示此收筆。辭
母 返天    哈哈  退

     二月十五日

    吼虎深藏峽  狂龍倒掛川  怒疑連壁墜  宛如趁風旋
玉迸絲絲立  珠頃個個圓  巧樹皆垂臂  危岩共倚屑
石牽綃作幙  松滴翠為鈿  隔雲飛塢屐  凌空駕法船
      吾乃   
  八叟呆父  你之師兄  奉
母旨 降壇庭 謁
皇母  示訓評 
   

(三一)漢武帝曰:「天下本無神佛盡妖妄耳。」孔子也說自己
不言怪力亂神。現代科學又說剷除神權。天下本無神佛
,然而你們動輒言神佛,不亦妄乎?


  談起神佛,並不一定指出具有肢體形象之說法。神佛
是強擬之名詞,為了佛理之深淵高明,常人追之,殊感
困難,即有研究,大多錯解誤識,遂有種種流弊,此佛
    學之不易明也。自麟夢闕里,尼山兆聖哲之祥,則是儒
家文運之肇基。故仲尼出,儼然以儒家使命自負,其由
人由天,次序學焉。故周末儒家當運,斯文正興,佛觀
    東方文運方盛,知中國有聖人焉,遂止道而不東傳。


子於春秋時代,行己教人,無非詩書禮樂,性理心法,
對神佛之事罕言之,故仲由問事鬼,子貢問人死否有知
    覺,孔子皆不與對,視其程度不到,語之惟恐滋其邪見
,故其日常對弟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矣。」

然而
他何嘗不語神鬼哉?如中庸,鬼神為德,其盛矣乎等篇
    言之,殊甚詳明,其既不語亂神異端,又不肯輕易言神
佛,非逢其人不肯發洩。當漢武帝性嗜神佛,惟以佛道
  既隱,不得真傳,所逢者盡小道異端亂人者耳。故其修
  而無成,遂目神佛為無有,盡以「有緣得遇佛出世,無
  緣得遇佛涅槃』。

佛涅槃後,則假佛假道借佛之名,亦
  稱佛聖,則佛道日下,降至今日言佛者,大多以衣鉢經
  文作乞食之文憑,藉佛穿,賴佛食。噫,無怪乎人謂
  「地獄門前多僧道,袈裟卸下變禽獸」。科學豈得不批
  為無有哉?夫宗佛者無益於佛,罵佛者無損於佛,非經
  數次淘汰,怪力亂神,豈得盡淨?

粃去精自現,夫今日
  聖佛出世,你人親炙其教,吾教之佛,生生化化之主宰
  也。孔子言:「視無形,聽無聲,為萬物主宰不可缺少。
  」試想你人日應萬事而不紊,是誰主宰也?再看四時錯
  綜,天地運行,臨上者謂之長空,降下者為之大地,高
  者山,深者水,果何來也?蓋此自然界中,無非佛光之
  分畀,你人自明受於天之性靈,以還於天,作為真真之
  神,造不生不滅之天,非佛而何?你人希望者,無非佛
  聖。夫不言佛,而言鬼乎?


  (三二)修天道之結果,你們希望得到何種酬報?

   結果酬報,誰都願意要的。不過為了耍的不同,就有    
  吃虧,就有佔便宜的不同。你們想要錢嗎?你想要勢力
  嗎?你想要高貴嗎?你想耍子孫滿堂嗎?你想來世多享
  一點福嗎?你想能夠騰雲駕霧嗎?這些希望都是可以得
  到的。不過太少了,如要那樣,也不值得來修天道,修
  天道之希望結果那太大了!什麼呢?不朽不爛,永生永
  榮,不受到劫煞,常伴
上帝的佛,這真是無窮的結果。你如果目的不在成佛了生死
希望,方才那些,那你太傻了。要知那些盡在聲色貨利
裹邊要求那個,都不值得修天道,你明白嗎?
   
(三三)既談明師,然則何謂明師?

     明者就是不黑,師者就是向不黑境域領你的那個,那
才叫做明師。那裹不黑呢?那當然是高明的天國。但是
明師不容易有,須是上天神聖,奉命倒裝下凡,再訪明
    師,以承道統,然後傳道,那才配得上明師兩字。可是
現今明師太多了,徒令我嘆口氣說:真明師以己昭昭,
使人昭昭,假使明師己昏昏,使人昭昭,那如何辦得到
    呢?簡言之,當今之世,奉天命,應時運,弓長二九,
就是明師。牢記牢記。
   
(三四)既說明師,即了生死,為何再修?

     你想西天如來,是不是明師?在那時他弟子真是人天
百萬,成道者究有幾何?這就是佛能指,不能替修。像
那朽木難雕的弟子,就是八大金剛,四大天王,也招不
    到他向聖域,指點是指點,修還須自修。
   
(三五)修天道以何為之準繩?

     一塊木頭,要把它製成器具,必須方圓合適。怎麼才
方圓?必有準繩。修道也是這樣。若無準繩,必定歧途
亡羊,不知奔走何方。明師就是準繩,以道為重就是準
    繩。以天佛為依就是準繩。除此以外,天良理性皆是準
    繩。古訓今訓未嘗不是準繩,好好的依循到底,一定能
  成個佛。辭
母 吾返   哈哈退

     大眾的精神,大眾的德行,大眾的好學之心,大眾的
純潔之靈,組成這聖潔無上之天國,把手號召群羊,及
早歸來,休待那天地旋轉龍虎嘯,你那輭弱的生命,怎
    經得飄颻?這千金萬金難換之夜呀,充滿了幸福之神。

  南屏老僧 奉
命  降臨  叩
母  已畢  再示妙文  哈哈

(三六)古往今來,修道者何止萬萬,而成道者寥若晨星,何以
故?


     以吾解此題,原因有二。其一曰:「無緣得逢佛涅槃」
。蓋佛涅槃後,正法隱之極嚴。
天母命嚴,至道豈能輕洩?輕洩者,是為逆天之命,終必
遭譴。是以因此而受責譴之佛聖,亦不知凡幾,良可慨
也!正法既隱,小道出焉,遂分門別戶,各執一著。當
是時也,即有心學者,亦多種種造作,乃至白首無成,
望洋而返者眾矣,此修多成寡者一。

二曰:「有緣得逢
佛出世」。天命所至,聖道昭彰,天委聖哲,普傅至法
。惟以天道難明,則修者見異而思遷,見難而思退,或
見淡而思厭,或受考而折志,或孽重而遭譴。余舉目一
望,若此者比比然也,道之不明,吾知之矣。智者過之
,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吾知之矣。賢者過之,不
肖者不及也,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余殷望大眾
賢契,互相指導,共力同心,始終如一的修悟,則將來
秋收道果,殊不負
皇母降道苦衷也。
   
(三七) 一般修者,多係先清口,吃齋唸佛,脫俗出家。像你
們既不唸佛,又不參禪,又不清口,又不脫俗,這樣
修法不太渺茫嗎?


     時運之不同,人事之各異,故一時一機,一現象,一
方式,豈能強同乎?作道作僧,脫俗唸誦,種種修持,
已成過往,而今道在庶民,儒童應運,此修道者皆知之
    也。

儒家興,文理起,在世而超脫,即人以悟天,此君
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於行動坐臥言舉日常中,存養省
  察,以使其明德天性,返本還源,及其至也,亦能列於
  聖域,參天造化,與聖佛為伍矣。昔六祖云:「佛法在
  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蓋在
  世而覺,又何必矯揉造作,標異鳴高者?然而道有三清
  五行,佛有三皈五戒,而儒何嘗沒有三綱五常之規乎?
  凡此數者,皆為修者規轍,豈能目為過份之規?若不得
  至道,即使你敲骨振髓,亦猶如軋沙以求油耳。

     
(三八)入道既是善舉,卻為何還要供果錢,不也是藉道歛財嗎
 ?


「自行束修,吾未嘗無誨焉」,此仲尼之教人,取其
 點微之心耳。蓋以大道之傳,必有基本之佛壇道場。佛
 壇道場之維持,不能無賴於經濟,故願供果錢,一藉表
 自己之獻心,二藉建立佛場之設備。凡此種種,無非化
 人之用,在仙佛聖神代天揚至道,難道街有所謂藉道歛
 財之劣行乎?即辦道人等早已拋開四大,又豈敢沾此分
 毫,以獲罪於人天?此是有限者一望即知,無待余煩述
 也。


 (三九)有的說「性是純惡」;有的說「性是導善則善,導惡則
 惡」;又有說「性是純善」。到底那個對?


 以上三說法,各有所見,見各有得,難能一致,此所
 以見深見淺之區分。人未生前之性,是無沾一毫之氣象
 ,獨立不移,此孟子所謂之純善至性。及生時,口鼻氣
 充足,陰陽遂拘,此告子無善無不善之性。再者習而相
 遠,萬人萬殊之慾念,此苟子所謂性惡之性。性惡之說
 法,是見人小則男女飲食,昏沉浮躁,大則奸盜歹劣,
 惡氣炎炎。故其以此為人自然生性,

告子因見教導,有
 時亦能暢導人心。近朱近墨,有赤有黑,決東決西,水
 遂流焉。孟子因見仁義禮智之心,有不待教化而存者,
 或待教化之後而愈明,故曰自然之性純善也。見難不救
 ,見善嫉?,損人以利己,害眾以安身,死不悔惺,甘
 作地獄之鬼,澎湃洶湧,危殆猶如風浪,血心也。

見難
 而施,施而望報,不報則繼之以怒,分別你我,強爭榮
 枯,是人心也。捨己成人,為公無私,心與天地同流,
 神與至道為配,浩然正氣,涉乎宇宙,此道心也。明此
 三者,則知你人受於天之性,性理元神,實因氣象而埋
 沒者矣。

   (四十)你們想想,你們日常所用的心,是那個呢?指定其中一
   個。


   說到這裹,須要按人來說,天固然給你一個善性良心
   ,作為你身之主人翁,但是有時候你的主人翁,下作主
   人,被家奴壓倒,主人翁只好躲在一邊發愧,這是都知
   道的。在下等人,他完全愚而詐,執而奸,談不到什麼
   善字,這是危殆不安的血心,他便是地府種子。在中等
   的人明善感利害關係,雖努力避惡就善,可是性迷太深
   ,一旦豈能盡棄其血心?

雖有時候屬於純粹之道心,有
   時屬於純粹之人心,有時候理,有時候氣,有時候道,
   有時候過,此賢人之用心也。上等之人那談不到什麼不
   善,那用心行事,直達至善之門,不待於造作粉飾,故
   虞庭以十六心法教人曰:一人心惟危」。危者,不安也。
   不安之心,昏也浮也。「道心惟微」,微者,精微不易顯
   也。其不易顯之原因,皆因人心之危作祟也。

故必須
   「惟精惟一」。惟精之心,理性良心。又曰:「允執厥中」
   。允執者,時刻之守;厥中者,持中也。中者何?不偏
   不倚之心,不偏不倚之理。惟有如此,方可由愚而賢,
   由賢而聖而神而天外。故使契來自問自心,如血心者,
   當力去之,以進於賢關。如人心者,當力盡之,以近於
   道心,而證聖域。神禽分途,聖域之殊,則在斯矣。辭
母 吾退  哈哈  退
   
      二月十六日

     人生一大葫蘆,內容圈圈套套,究竟裝些什麼?令仙
佛也莫名其妙。動搖動搖,有了有了,此係人生末後著
  。憑你眼力高,再搖再搖,已透澈了。擺脫枷鎖拋塵牢
    ,喜你樂陶陶,喜你樂陶陶。予   
  南屏老儈 奉
旨  降壇  參
天母  續批評言  哈哈
        
(四一)怎樣使你道心常住不退?

     道心常住不遲的問題,古今修者,會不知著書立說幾
多以解之。考千經萬典,所云者,無非斯一問題。余按
  題憶意,簡為一解。夫月本常明,而無或暗,然而有不
  明者,浮雲遮之也。道心原本常住,無所謂退,然而有
  退者,是妄心遮之也。故妄心去,道心自顯。然而去妄
  心,必識何謂妄心?妄心包括氣拘物誘兩種。

凡人之妄
  心不退,其於閑處,或淨浮以傲躁,或默默以昏沉,或
  雜念之營營,或淫念之悶悶,及其動也,則固執也,驕
  傲也,貪瞋痴愛也,損人利己也,卑污齷齪也,羡艷愛
  憎也。種種無非妄心現象,故察人之自朝至夕,自夕至
  夢,自夢至惺,其用心思維,無非氣拘物誘之心,前念
  未消,後念又續,則一點靈明真宰,幾何不眠於雲天霧
  海。

昔日有凡夫問於修者曰:「子初學道,面有菜色,
  今則有玉潤之色,何也?一余答曰:一吾生於蒹葭之中
  ,而入於夫子之門,夫子內致吾以克己,外敬吾以禮樂
  ,吾心甚樂之羡之。既而出門,則見王者羽麾之美,鐘
  鼓之樂侍從之眾,吾亦樂之羡之。夫二者交戰於心中,
  亦不勝其苦也,故面有菜色。

嗣後吾浸潤夫子之道日久
  ,漸能不動浩然之靈,則見美色富貴如土塊耳。自吾立
  志修養,數十年來,養靈性,如保養赤子,如日用飲食
  ,須臾之間,未敢稍失吾性,稍忘吾心,是以今日面有
  玉瀾之色耳。」諸契觀以上所云,亦當內伏淫雜之念,
  外伏其愛惜羡艷之心。

若能守道心,如同守命,則慎乎
  不睹不聞之境,小心於無隱無微之時,如此不懈,則道
  心必能常住而不退。況你人又得黃中之位,不能降心之
  時,則守之既而無相,既而無心,既而同於天道,靈合
  理天,道心似燭火之燃於身心內外矣。

余所示者,望云
  者,無非斯一問題。余按題憶意,簡為一解。夫月本常
  明,而無或暗,然而有不明者,浮雲遮之也。道心原本
  常住,無所謂退,然而有退者,是妄心遮之也。故妄心
  去,道心自顯。然而去妄心,必識何謂妄心?妄心包括
  氣拘物誘兩種。

凡人之妄心不退,其於閑處,或淨浮以
  傲躁,或默默以昏沉,或雜念之營營,或淫念之悶悶,
  及其動也,則固執也,驕傲也,貪瞋痴愛也,損人利己
  也,卑污齷齪也,羡艷愛憎也。種種無非妄心現象,故
  察人之自朝至夕,自夕至夢,自夢至惺,其用心思維,
  無非氣拘物誘之心,前念未消,後念又續,則一點靈明
  真宰,幾何不眠於雲天霧海。

昔日有凡夫問於修者曰:
  「子初學道,面有菜色,今則有玉潤之色,何也?一余
  答曰:一吾生於蒹葭之中,而入於夫子之門,夫子內致
  吾以克己,外敬吾以禮樂,吾心甚樂之羡之。既而出門
  ,則見王者羽麾之美,鐘鼓之樂侍從之眾,吾亦樂之羡
  之。

夫二者交戰於心中,亦不勝其苦也,故面有菜色。
  嗣後吾潤夫子之道日久,漸能不動浩然之靈,則見美色
  富貴如土塊耳。自吾立志修養,數十年來,養靈性,如
  保養赤子,如日用飲食,須臾之間,未敢稍失吾性,稍
  忘吾心,是以今日面有玉瀾之色耳。」

諸契觀以上所云
  ,亦當內伏淫雜之念,外伏其愛惜羡艷之心。若能守道
  心,如同守命,則慎乎不睹不聞之境,小心於無隱無微
  之時,如此不懈,則道心必能常住而不退。況你人又得
  黃中之位,不能降心之時,則守之既而無相,既而無心
  ,既而同於天道,靈合理天,道心似燭火之燃於身心內
  外矣。余所示者,望眾察之。



  (四二)你修道時,只作些清靜、改過、養性、克己的工夫,就
  算完了嗎?


    養性克己,清靜守規,要之不過自全耳。蓋上章所言
  ,道心常住,還言明你人如何自修。夫欲明道心,有兩
  意。第一知道心所在而之;第二道心之體。愈用愈明
  ,愈擴愈大於修己外,宜由己推人,以擴充己之明德於
  天下鬼神。此所以大學之道,先明德再新民,使天下共
  止於至善耳。

(四三)據說,「學佛之歷程中,有佛規之說法」。然則佛規如何
   ?又當怎樣守法?


   以吾意解之曰:凡不受相當佛規左右者流,必如無舵
   之舟,終而散於大海,至堪悲悼!故欲成一仙佛,當然
   須守佛規。佛規者,成佛之範圍也。苟超越此範圍而不
   用,則無仙佛之可言。然而佛規眾多,豈能當壇盡述?
   然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禮三千一言以
   蔽之曰:「毋不敬」。固敬以服膺,擇善固守。在你等求
   道之初,所發之十愿,何嘗非佛規乎?蓋考佛規,原由
   濟佛手訂,其為點傳之規則,壇主之規則,道親之規則
   ,渡人之規則。種種節目,細無不至。在你等學佛之時
   ,凡有益於修悟之原則,皆為佛規,奚必指明數條耶?
   凡古聖之遺言,仙佛之指示,前人之教化,同道之規勸
   ,無非佛規,惟有心者得之。

  (四四)學聖神,據說是奇事。可是你們學聖神,祇是修理,未
   見學何奇術,這不落空嗎?

   偌大之人間,比如大海,此芸芸眾生中,猶如群舟。
群舟所望者,海面之平靖也。故世間人類,無不愛好和
平。果有奇異非常之現象,又如無稽之狂風,動搖舟子
   ,終必為害世間。故相安無事,福莫大焉。故漢之黃巾
,清末之拳教,非不奇異,惟以終出邪流,致一敗如泡
影。夫奇異何貴也!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人間所需要
者,惟平常耳。平則無坎坷,常則不變。聖道者,人群
至高無上之生活原則。所示者,無非達人之道,聖賢之
  法。果能平庸而修,有恆不輟,終能仁至義盡。愚夫愚
  婦,可以察手天地,配乎神明,超乎生死,且有超玄拔
  祖,平實簡易中之新奇也。不倚奇故奇。
 
  (四五)修道有持齋之說,然則持齋興修道有何關係?

  持齋為學佛必經一個過程,這是早晚必經,不過時間
   問題罷了。然而持齋出自本心,原非強人為難。故吾道無
  追人持齋之說。不持齋於修道時,多少有點關係:既
   妨礙仁德,復妨害天性。此在清口訓中,言之甚詳,惟
   容考之。示此停筆。辭
母 返天  哈哈退

    學道原非容易,修性畢竟艱難,孽海風浪覆渡船,無根
者豈能不膽寒?鎮定吧,準確趨向勿留連。為眾作標杆
,為眾作模範。道路坎坷與平坦,千縈萬迴豈一般?步
伐於平正,聖域在眼前。吾本
  三天主考  你之師兄  奉
旨令  降佛壇參
天母  再示箴言

   
(四六)據說人死如燈滅,氣為清風肉焉泥。然而爾等從事於修
道,於死後何益?

    這個問題,對修道有密切之關係,同時在此一題中,
包括了人之生來死去諸節。余按題解答如下:欲明人之
死後如何,先明人之生前如何,先賢已經言之矣,曰「
   三五凝結而為人」。

何謂三五?第一無極之真;第二五
行之氣;第三父母精血。蓋父精母血,構成假合於母腹
中。此時間,無極之真亦賦人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
   。待至期滿墮塵,五行之氣,遂自口鼻而入,此三五成
人之由來也。至於人之死也,則三五復散。夫氣者受於
  天地,遂復還於天地。

肉身者是父母之精血,土產五穀
  之喂養,故埋土中,倏即臭穢,繼則腐爛,變為糞土,
  此氣為清風肉為泥之由來電。至此尚有無極之真存在焉
  。無極之真,渺渺飄飄,而歸於幽冥。造物者,遂以其
  生前之所為,予以詳定未來,此輪迴之所由來也。故哲
  學有精神不死之說,耶教有靈魂不滅之論,儒家有性命
  還天之理,道家有谷神不死之云,佛家有輪迴變化之談
  。

故哲學充實其偉大作為,儒家存養天命之性,耶教修
  凍其皎皓靈團,佛家修煉其金剛舍利,道家保守其金丹
  元神。故哲人死後精神不死,而為偉人;儒家死後,性
  命還天,而為聖人;佛家死後,性證涅槃,而為佛聖;
  耶致死後,靈魂不滅,而伴上帝。

由此以觀,入之死後
  ,存在之理明矣。人之生前所為,於死後攸關亦明矣。
  至於汝等雖不完全盡力於死後之如何,但於生前亦應廣
  培德業,細煉性靈,即使死後,亦能免於輪迴,而逍遙
  快樂不可支矣。古人云:「人死有物化之憂,我獨無。」
  你回顧前代哲人聖人偉人佛神仙真之所為,不禁崇高之
  景仰,油然而生者矣。故俗人不明人之生前死後,及生
  來死去之理,妄言人死如燈滅,是甘為輪迴種也。



  (四七)你等常請道本視不見,聽無聲,搏不得,那是個空呀!
  為何又謂仙、佛、神、聖在莊嚴淨土,不亦自相矛盾
  嗎?


   青黃赤白之色,長短高下之形,粗細高低之聲,這斗
  做流動變化現象界。這些現象,完全係冥冥之生化。此
  冥冥視不見,聽無聲,即所謂常住不變本體界。本體為
  一切現象之本體,現象界為本體之漫影。

故昭昭出於冥
  冥,聖有明文焉。先以人身作喻,有形有象之四肢百骸
  ,可以生前作用,死後作廢,此全係冥冥一靈之主宰。
  其本體雖然不聞不見不得,但即流可以溯源,印象可以
  明體。故由形色中以觀,知其必有形色之根存在焉。蓋
  天道雖然不得不見不聞,然而於萬物千形,可以考之。


  故洋洋乎如在其上下,如在左右。體物不遺,範圍天地
  而不過,支配人體而不窮,即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本幻化,空本不滅。空者真空也,在修道者,其雖
  看不到聽不到仙佛之形聲,但是有他的顯化妙用,知其
  必有仙佛也。然而不見者,有肉限障之故也。

故佛謂須
  菩提曰:「可以身相見如來否?」答曰:「不可以身相見
  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虛
  妄。在你等雖然不見不得自己佛性,只要存養得法,修
  煉有素,久而久之,必能靈合上天,貫滿天地,太虛為
  身。故未到其境,猶言虛幻。

既至其境,乃知真空實相
  ,微微之心,可以放彌六合矣。故吾道言空,不落於空
  ;言相不執於相。此由體達用,即流返源之大道也。


  (四八)修道有持愿之說,持愿與修道有何關?又當怎樣持法? 

   一個人對於自己之朋友,必確實其真心,然後才肯拿
  出愿心來交他,或者給他財物,或者助他人力。非相信
  他,豈肯發愿助他?故愿者信之結晶也。修道亦然。蓋
  人道後,非有十分誠心,不肯發愿也。發愿為信心之結
  晶,故經有云:「佛力無邊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
  佛果高明誓愿証。」無愿不成佛也。

故修道不具信心,
  即無愿心之可能。有信心矣,而不發愿,亦無証道之可
  能。試觀古聖先賢,所以為聖賢者,莫不由愿而咸。孔
  子曰:「吾願老者安之,少者懷之。」佛有四十八愿渡
  眾生,觀音七十二愿渡天下。故爾等於求道時,既已立
  下十條大愿,須誠心保守,努力改過,如有虛偽態度,
  逢時退縮,不遵佛聖之訓,輕瀆大道,屢犯道規等愿,
  受天譴雷誅。故此愿非實心實行,何能成道?甚至清口
  捨身等等,莫非愿也。愿者,成道之先決條件也。故人
  道而後考證,考託而後信,信而後愿,愿而後行,行而
  後證。愿者其修道之要端歟!



  (四九)又謂人有冥愆之說。然則冥愆何以招來?到底有否?當
  怎樣償法?


    說到冥愆,令任何修道者所畏懼。冥者無形也;愆者
  罪也。冥愆者,郎獲罪於冥其中也。在案等獲罪於人,
  人可訴諸法庭,以謀解決。壞人名譽,破人貞操,離人
  骨肉,謀人家財,誘人惡性,凡此等等,有不能訴諸法
  庭,或法庭予以曲判,而至沉寬難清,死而為厲,此冥
  愆之由來也。

冥愆債主訴於造物者,待爾死後,造物者
  予以相當之刑罰,然後付諸輪迴,或為胎生卵生濕生化
  生。在此時期,冥冥中債主,或已降生,或在冥中,按
  爾所造罪愆,數倍討之。此人之所以在畢生中,或學道
  時期,債主予以掣肘。但此時期,怨緣相抵,債無虛貸
  。佛曾偈曰:「如有眾生持經修道受人欺侮謗毀,或種
  種橫逆遭遇者,是先世罪孽,今世應墜惡道。」

故遭遇
  壞環境者,所以抵之也。在修道者即明白有冥愆也,當
  然設法抵償。抵償之法有二:消極的,應當持齋改過,
  守份防非;積極的,應當大培功德,以彌補之。當此末
  日,正積怨清理開頭,苟不守份守命,廣行功德,甚堪
  危急焉。
   

  (五十)以爾人倍道,到底修到那一天才算為止呢?

    在修道者以天命自負,以道為責任,二六時中,戒慎
  恐懼,以保天命之性,天命之命,精精勤勤,無時或息
  。故孔子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
  ,六十耳順,七十從容中道。至八十呢,他早巳人士為
  安了。故聖人自有生以至於死,時時守道如命,故時修
  時進,有如長江之水,無時不流。不流之時,即乾槽之
  時。不修之時,即死亡之時。易曰:「日新之謂盛德。」
  蓋君子日新其德也,而無止境。修道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辭
母 退

    二月十七日

  眼淚常如東逝水  流不盡  傷心腸如破又碎  傷不盡
  耗神常如火燃燭  耗不盡  慾火如逐醉臥壑  逐不盡
  貪求更如貓捕鼠  追不盡  生死常如無端圈  變不盡
  劫煞常如危聳嶺  險不盡  人生又如一幻劇  演不盡
  道理深淵此江海  悟不盡  欠債眾多常在肩  償不盡
  盡  盡  盡  盡  盡  盡  末後一著皆了了
  了盡証天宸    了盡証天宸    吾本
 瘋儈道濟  奉
 命  降臨參叩
天母   續示題文  哈哈

(五一)如此複雜之人性,竟言咸能證道,豈非夢想?

     人常說,人心之不同如其面。於茲一話中,已充份透
露出人心之萬殊,複雜不齊之情也。然須知此複雜不同
之心究屬何物心?因何如此不同?人有三心,理也道心
    也,氣也人心也,象也血心也。理無不同,氣則變易,
象則萬殊。故不同之心者,英所謂氣質之心歟!

仲尼曰
:「性相近也。」其言相同之道心。又曰:「習相遠也。」
此言其不向之氣象之心。故人心之不同,皆是氣質之心
。夫上天大公,賦性無私,故人人皆具此相同之心,奈
為習俗氣質蔽之耳!試考大盜雖惡,然其夜半生子,即
取火燭以望之,惟恐其子面目似己也。

夫大盜何嘗不知
好之為好,歹之為歹者耶?再考惡劣之徒,每逢傷心之
極,遭遇之際,夜半清醒,早晨撫心,莫不無任慚愧。
故是非之心,辭讓之心,惻隱之心,人人皆有,待時自
現。由此以觀,夫人相同之至善心已屬事實,所以不同
者,外物遷之耳。果能得其教化,受其遷移,去其氣質
,現其道心,及其至也,所以為聖為佛者一也。再試觀
孔門四配十哲,七二三千之子,其當初何非萬殊之人乎
?惟以受同一之教化,浸多年之恩澤,以去其塵垢之面
,復現其本來之性,故聖也賢也哲也,俎豆馨香,廟貌
萬古,是咸能證道之明證也。且夫良醫之門多雜病,考
之誠然。

(五二)似爾英年正宜奮發有為,以謀實業,今竟悟一部老道學
,豈非自毀前途?


談起奮發之道有三等之分。比如聞雞鳴起舞,孳孳為利
,凡利之所在,不惜犧牲任何貞節德行名譽身份以取之
,其手段之卑劣,甚至奴顏婢膝之方武,智以勇而為之
,故其以利為出發點,以利為目的地,其逐於聲色,患
得患失,心血憔悴,卒至百年衰老,所得者為四塊木板
一堆黃土而已。

故其疇昔所謀之利,至今已成土瓦,所
常存於世界者,惟臭名而已!憶,此等狂妄之奮發進取
,猶如曇花一現,倏即消滅,若此之奮發,是下等也,
何足倚哉!再就雞鳴興起,忠實於職責,孳孳以為名,
名之所在,寧肯犧牲一切而奮起,其以名為出發點,以
名為目的物,當其幸得美名,則忠臣孝子烈女節婦之流
,欣欣然而得志矣。

此擇善固執,執於一端,不能體道
通天,悟性窮理,故猶為中等之奮發。此種奮發,猶如
蒼松翠柏,雖清涼終身,以較下等為優矣。至於上等奮
發,又不能與此二者同日語矣。夫聖人法天象地,以配
太虛,試觀虛凈恬淡寂寞無為者,是天體也。運行日月
,健行不息者,是天行也。

故易日:天行健,君子所法
之也。故聖人虛恬淡寂無為,所以效天體也。及其調和
四情,整理萬緒,理物教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進
而不止,猶如日昇月恆,凡事力求其極,以期造乎至善
,所以象天行也。故爾等既當效天之體,至虛至凈,又
以效天之行,日新其德,改過也,遷善也,明理也,循
規也,變化氣質也,修德進業也,當仁不讓也,學不厭
教不倦也。

如此不息,以求登峰造極,將與道同皈也。
既不為利,又不為名,盡性致命,死而後已。故有道者
:無在非道,途途是道者也。安如小人之奮發然,矯揉
造作,反害其德。試觀子貢問休,子答之以死。宰予畫
寢,子謂之以朽木。顏回好學,子獎之以不惰。總以上
諸理,乃悉愚人奮發,是可恥也。

賢人奮發,倚可讚也
。老道學本其自然,行所無事,以明德為出發點,以新
民為事業,以止於至善為目的。故聖人配天,下人安得
適之哉?人言老道學,是陳舊,是厭世觀,是廢物,是
宇宙造化之障礙,此誠乃故為曲解逞意武斷,且夫事實
勝於雄辯,有心者一悟即知。

 (五三)於持愿進程中,屢有魔考,如逢其事,當何以應?

   夫生死虎口也,煩惱虎口也,聲色虎口也,冥債虎口
也,人慾虎口也,劫煞虎口也。凡此現象界,無在而非
  虎口。故古人處世,如在虎口,惟恐為慾壑所陷也。故
  慾壑尤狠於虎口也。修道持愿者,是脫渡虎口之行也,
  豈其易哉?夫修道持愿逆行也,安得無魔考也哉?

夫魔
  之來,當究其因,或出自己愆之作祟,或出自行事之欠
  週,或出自天欲降任,故有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
  心志,困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當此之時:繼以不是
  不懼,又當利用至誠智慧,以求解決,及其過也,增益
  其所不能矣。放不畏魔考可嘉也。如好謀而成,持誠以
  感,猶為妙也。

嘗孔子陳蔡之厄,弟子刺激曰:夫子在
  逐於魯,窮於商周,削跡於宋,伐樹於衛,厄於陳蔡,
  而猶絃歌不絕,君子之無恥也,內而省志,窮於道德之
  謂窮,通於道德之謂通,今抱道德以遭亂世之難,是何
  窮之有乎?且手霜雪既降,而松柏也,青青不凋。語罷
  援琴而歌,弟子執杆以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
  地之厚,聖人之道窮亦樂,通亦樂。」夫大魔大考,為
  聖人之秩序矣。故魔而後有起色,化魔而後堪為佛。凡
  成道者,孰不如是?


  (五四)經有『渡河跟船,修道跟盤』,是何說法?

   修道跟盤,先明盤為何物,再明盤因何轉,再明盤由
  誰掌,再明盤如何跟。道盤名,則忠臣孝子烈女節婦之
  流,欣欣然而得志矣。此擇善固執,執於一端,不能體
  道通天,悟性窮理,故猶為中等之奮發。此種奮發,猶
  如蒼松翠柏,雖清涼終身,以較下等為優矣。

至於上等
  奮發,又不能與此二者同日語矣。夫聖人法天象地,以
  配太虛,試觀虛凈恬淡寂寞無為者,是天體也。運行日
  月,健行不息者,是天行也。故易日:天行健,君子所
  法之也。故聖人虛恬淡寂無為,所以效天體也。及其調
  和四情,整理萬緒,理物教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進而不止,猶如日昇月恆,凡事力求其極,以期造乎至
  善,所以象天行也。

故爾等既當效天之體,至虛至凈,
  又以效天之行,日新其德,改過也,遷善也,明理也,
  循規也,變化氣質也,修德進業也,當仁不讓也,學不
  厭教不倦也。如此不息,以求登峰造極,將與道同皈也
  。既不為利,又不為名,盡性致命,死而後已。故有道
  者:無在非道,途途是道者也。

安如小人之奮發然,矯
  揉造作,反害其德。試觀子貢問休,子答之以死。宰予
  畫寢,子謂之以朽木。顏回好學,子獎之以不惰。總以
  上諸理,乃悉愚人奮發,是可恥也。賢人奮發,倚可讚
  也。老道學本其自然,行所無事,以明德為出發點,以
  新民為事業,以止於至善為目的。故聖人配天,下人安
  得適之哉?人言老道學,是陳舊,是厭世觀,是廢物,
  是宇宙造化之障礙,此誠乃故為曲解逞意武斷,且夫事
  實勝於雄辯,有心者一悟即知。

(五五)末後一著,如何說法?

     談到此題,先作一喻。農夫春播種,夏而耘,秋而收
,冬而藏,此順手四時之序也。當秋之時,禾糧成實,
急而收而割之,不然天降風雪,將結實禾糧掃地耳。再
    由此以考天地,夫子開天,丑闢地,寅會所以命佛子蒞
塵也。命佛手蒞塵之任務,在完成整齊有序之大地人間
。任務完成,盛而後衰,此循環之道理。

上帝焉肯佛手與世運共休戚?亥子丑春也,寅卯辰夏也,巳
午來秋也,申酉戌冬也。天地之週,比如四時,當今午
盡未初,正天地之九秋,佛子還家時也。故曾設立三陽
    ,以完成牧圓大事。一期青陽,已收二億。二期紅陽,
又收二億。至今原來佛子,仍多留東土,目下天地衰殘
,劫煞自然百起。

上天老母,豈忍諸子之遭沒也?故今三期,彌勒濟佛,應乎
此運,以辦收圓,回家大事,故此處辦理。以時言之,
末世也。以道言之,末傳也。故末後時至,當傳此一著
也。此乃最後一著。天開科選,所選者盡係原來佛子,
此所謂優勝劣敗,真在假亡也。清濁分判,即在此刻。

當末後一著,先設道以教人,再收圓以皈天。收圓所餘
者,盡係糟粕份子,將與天地之衰運共休也。凡河漢星
斗,幽冥鬼魂,中間人類,上天皆設科場,收圓大會,
在此末後一著也。上升下墮,亦在此末後一著也。望眾
    弟子,緊隨道盤,以赴末後收圓大事。斯不負
皇母開恩之慈賜也  示此收筆  辭
母 返天    哈哈退

     這一線燦爛的陽光,是宇宙之文明;是宇宙之禎祥。
看那微微的光,已射滿了中國。看哪!微微的光,已普照
著西東。幸福的人群,你們是優秀的被選者,深望你們握
住,慣勿輕疏。黑暗將降臨,坎坷的道上,惟吾逍遙的奔
騰。
南屏瘋僧 奉
母令 降佛庭 參
天母  再示訓評  哈哈

(五六)你們只讀訓、淨心、改過,就算完了修道的工夫嗎?

     道統之墜也久矣。道統之墜愈久,則民之迷愈深,幸
此末後一著,濟佛應命,重整道統,則芸芸眾生,庶幾
免於虎口。時逢斯道,按規實踐,非清淨無以去其塵緣
,而復其慧命也;非改過無以去其罪惡,發其智慧也;
非讀訓無以明理增智,充實其學也。

故清凈改過讀訓乃
係修者之最低條件,不可或缺。此種功夫,何以故?吾
試問你,你自明白。第一你之前人假使其只作以上工夫
,你能得今日之道乎?第二你僅能作以上工夫,則所謂
普渡何謂也?第三你之欠債已盡抵乎?第四你之功德已
充實完竣乎?第五你受上天之恩,已報答完全乎?就此
數端,則除淨心改過讀訓工夫外,而新民立人之工夫,
又不容汝人所緩者。故於修己外,復以利人為事業,則
天下社會,俱欣欣然,又望於修道者矣。


(五七)你們對父母,生事死葬祭,對兄弟友恭,對子妻作綱,
就算完了你們居家的任務嗎?


道有天道人道,而樂亦有天樂人樂。夫人樂者,人道
  之所生也。天樂者,天道之所生也。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夫賢婦順等等,是人道也。由此者欣欣然而樂
  矣。若盡性致命,了愆施德,脫劫了難,而證天宸,
  是天道也。由此者亦欣欣然樂矣。

然而人固不可與天 
  比,二者豈可同語哉?故兄友弟恭,夫賢妻順等等,
  乃常人所守之本份條件,你等當然不可缺少。能行此
  者,則為達矣。然今日之你,已非同昔日凡俗,超脫
  大道。聖賢事業,本身除盡人道外,更宜以天道獻於
  全家,以盡大孝大悌大賢大慈之本份,待至百年老朽
  ,合堂老幼,莫不脫竅飛昇。

生前聚樂一堂,死後同
  往聖域。如此者,故父樂有有道之子,子樂有有道之
  父;兄樂有有道之弟,弟樂有有道之兄;夫樂有有道
  之妻,妻樂有有道之夫。太上日:「使道可獻,人莫
  不獻諸其父母兄弟妻子。」惟此者,乃謂人樂天樂俱
  兼,人道天道雙全。此謂至善。


   (五八)修道為何能夠了生死免劫難呢?

     夫生死者,是氣數之衰老而然也。劫煞者,亦氣數之
催使而然也。夫生死劫煞,盡在氣數之內。一氣之伸而
為陽,而天地康泰,人身強壯;一氣之縮也而為陰,故
    天地凋零,人身老死。氣之所使,數乃隨之。數之所定
,氣亦至之。此之謂天公之造化也。予舉目四顧,夫天
下萬園,誰能免於造化之範圍也?然此主持造化者,
上帝也。惟有與
上帝站在相同之域,可以免之。故聖云:西方有聖人焉,名
曰佛,其地不治亦不亂,吾將往之。而今   
上帝降道,普開聖域之門,而有緣種子,慧根不昧,人道培
性,追伴
上帝,故   
上帝者理也。理者是範圍造化之主宰也。今你等皈依於佛,

上帝為伴,已超出造化範圍之外,而立乎範圍造化之場,是
劫煞生死不侵襲也。今明師所以教人者,了生死脫劫煞
之學耳。故人此學者,得此造詣。
   

(五九)繼往聖開來哲,代天宣化是何說法?

     夫天地社會之所以經久不變,綿延不絕者,以理運御
也。而天地之生物,社會之人文,所以綿延其生存,各
得其所安者,聖人運御也。故有天道不息,而鼓萬物,
聖人自強而成萬事,故不傳豈無至道?不畫豈無至卦?
惟以不傳有道非聖難知,不畫有卦非神難見。此伏義所
以明道傳道之由來也。

然而禹湯堯舜死,則聖人之教沒
,孔會孟顏亡,而聖人之學絕,聖人之教不行,百世無
善治。聖人之舉不明,天下無真儒,故無善治,士猶得
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諸人,以傳諸徒。無真儒則天下
貿貿然,而天理滅,人欲肆矣。夫濟佛生三千年後之今
日,上承堯舜禹湯,孔孟顏會之道學,下開萬世之道脈
,故談正闢邪說,內聖外王,大中之道,盡性了命之理
。幸乎你等,得逢斯時,得逢斯人,得明斯道,得悟斯
理,惟有上體
皇天  生民之心,聖師傳道濟世之旨,而下思天下皆溺,生
民無路之苦,盡瘁鞠躬以助師尊,而護道統,代天宣化
,以慰
母衷  夫如此,則可矣。
   

(六十)人天貫通,盡性至命,還債了愿,收圓結果,德配天地
,道貫古今,登峰造極,永不生滅,是何意義?


     於這個問題中,已包括了修道之始末,體用首尾之工
夫造詣享受等等,同聲所以相應,同類所以相聚,故人
不能以人貫天,須以己體中之天與天通融。通融之道,
除受師點傳外,則常清常淨,能與天通。常用道心,能
與天通。積功累德,能與天通。常住佛陀,能與天通,
此與天通之道也。惟有通於天者,能合於天。合於天者
,謂之人天貫通。惟有人天貫邇。

才能談到盡性致命也
。其性中具足萬法,具足萬善,所以泯而未現者,是人
天路斷所致之。今既人天貫通,自可發揚光大其天性之
作用,以生萬法,以成萬法,成萬事所以了天命。了天
命,所以積大德也。既能累積大德,亦自可抵償冥愆,
以了自渡渡人之心愿耳。夫修道者達此境界,始能存其
性體,備其信用,圓融法身,自皈於天。

非如此,焉能
謂之修此道之成就結果乎?能成就結果,則其已造無上
菩提。故具足清淨法身,圓融報身,淨則如地之博厚,
動則如天之高明。至此地步,德已充實,不可復加。此
乃無上至道。至道者,是常而不變之道也。夫生天育地
,此道也。成人成物,此道也。賦人之性,此道也。濟
人之苦,此道也。

堯舜禹湯,孔孟顏會所傳者,此道也
。遠在太古之先,此道也。遙於萬世之後,此道也。而
古往今來,開天地立人緣,此道也。收天地收人緣,莫
非此道也。故中庸云:「質諸鬼神而不疑,建諸天地而
不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皆言此道而已。此所以
斡旋造化,參天贊地,至此謂之造極登峰也。然後俎豆
馨香,廟貌萬古,生不能遺,死不能滅,劫煞不能摧殘
,一切無可奈何,皈於太虛,伴於上帝。

至於訪道
    求道修道證道了道之全部節目,斯完竣圓滿
矣。故人天貫通,而後盡性命。性命盡:而後了愿債。
愿債了,而後得結果。結果得,而後道貫古今,德配天
地,登峰造極,修道之事完矣。學道者苟不至此,將何
以歸乎?將何以皈乎?示此收筆。辭
母 返天    哈哈退

    附錄清口訓

    欲立淨土口須清  鬼神欽仰德為憑  蕩滌情心依洗禮
萬念如灰方寸空  誠乎中者形乎外  百中選一標杆鼎
南無大悲指迷路  永伴無極萬相親
            吾本
 南屏瘋儈 奉
命  來臨  參
母駕再云  哈哈

    平常有俗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皆因此口之為
害也。其為害之原因,由其不得正也。此如一切含有橫
逆氣怪戾氣之東西,出於口則為禍,入於口則為病。今
欲避免此病禍,旨當自口上作起。

第一先談病從口人,
蓋酒煙葷類之食品,帶有怪戾之氣,豕羊肉類帶有橫逆
之氣,其一旦入人之口,則能於人之身體中,操縱人之
思想與行動。你輩亦見氫氣乎?夫以氫氣放散於一皮球
中,則其氫氣必能操縱此球,而升騰於空中。夫以橫逆
怪戾之氣,入於人體,亦如同氫氣之操縱球體,而必然
使全體各部份,充滿橫逆怪戾之氣。夫以橫逆之氣,寓
手人身,其不但侵害身體全部份,並且侵害良知良能,
明德天性之虛靈。

夫身體侵以橫逆,即多病矣。故肉食
葷腥之人,性靈清明者,變為葷濁性靈。性靈葷濁者,
更變為沉劣。夫人之性靈,適合乎沖淡平靜。不但其性
也,萬物皆然。第二禍從口出,蓋人有橫逆怪戾之氣,
充於身中矣,則其言也,必為惡言淫言妄言狂言謠言讒
言,野言不理之言。此等言語一出,則不但惹起人禍,
且能獲怒天心神鬼。

由以上兩項觀之,則人之口,入也出也,
    必當留心檢點矣。檢點之法無他,第一戒肉葷,第二戒不理之
言,第三戒橫逆怪戾之積氣,以沖淡個人之性靈身心。
況爾修道者,既欲作聖賢仙佛,而對此一段小工夫,尚
不能作到,亦可自省矣。
予無多囑。辭
母 吾退 哈哈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悟見天道網 網址:na.hpc.tw 微信ID:myoktw google-site-verification=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

GMT+8, 2024-11-24 07:31 , Processed in 0.1018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